關於「高齡教育代間跨域學習計畫」

計畫主持人:教育學院_蔡清田院長;執行計畫人:陳毓璟副教授 {本計畫於高齡教育代間跨域學習計畫至今已執行為第三期(104-105年),亦成為教育學院執行推廣的特色,秉持第一期(100-101年)及第二期(102-103年)教學卓越計畫經驗,在高齡健康教育和傳播科技相關課程中融入代間教育與服務學習的教學策略,引進高齡者與學生共同學習。透過增加世代之間的接觸機會,對於高齡者,學生能因為認識而瞭解,因為瞭解而關懷,因為關懷而社會行動。}

2016年10月23日 星期日

青銀共創產業論壇_2016新興產業的世代合作與發展活動論壇(八):創新中的在地安老與銀浪新創力國際論壇


         面臨高齡化社會的時代,為了促進世代融合,消弭高齡者與年輕世代的隔閡,並且增加年輕學子在高齡產業的競爭能力與就業機會,促進青年與銀髮族共同創新、開發、經營與傳承產業為目標。


第八場講座,邀請「銀享全球」─蔡昕伶執行長分享創新中的在地安老經驗談。另外,也將本活動搭配銀浪新創力國際論壇系列活動,邀請團隊教師、助理及有興趣的研究生參與10/14國際研討會(銀浪新創力國際論壇─設計我們的第三人生:社區力X科技力)10/15-16工作坊(社區型整合服務深度工作坊:荷蘭Buurtzorg模式&英國Age UK模式),透過一系列的活動安排,將創新中的在地安老照護整合包裝和合宜的管道,把台灣在銀髮照護的成功經驗推廣到世界其他地方,輸出台灣高齡軟實力,創造台灣產業的新藍海,讓師生一起激盪出台灣高齡社區照顧的可能性。



在少子化、高齡化的綜合作用下,人口結構將大幅轉變,未來我們該如何「照顧」長者,回應他們的日常需求,成了看似遠在天邊,實則近在眼前的重要議題。在地安老讓每位長者都能在熟悉的環境安然度過晚年時光,擺脫年長者生產力低落與只能被人照顧的刻板印象,蔡執行長介紹來自英國的Age UK組織,透過因地制宜的區行互助圈,將生活的「權力」重新歸還給長者,凝聚參與者對在地的信任,不僅讓長者重拾歡樂的社交生活,更採用互助概念,讓長者在自己需要時向他人提出支援請求並獲得協助,也能在他人需要的時候貢獻所長,提升自我價值。



在課程尾聲的綜合討論中,蔡執行長也推廣了1014日「銀享全球」與「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共同主辦的國際論壇,得知班上大部分的同學皆有報名備感意外,並與同學們約定下周再見。


1014日在台北的公務人力發展中心由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與銀享全球共同主辦的銀浪新創力國際論壇「設計我們的第三人生:社區力×科技力」,論壇邀請了國內外的專家學者來分享有關他們國家的進展,及他們在相關領域的發展狀況,讓與會人員瞭解不同國家的進程。透過這一次的活動開拓同學們的視野、吸收最新的知識,也期望回到課堂能有不同的意見回饋與討論。




2016年9月14日 星期三

九月份_專業培訓課程:105年助理培訓工作坊


         為了促進助理提供教師在課程教學、計畫研究方面,能遵循倫理、以及提供教師更優質的教學資源及快速進入協助工作內容,故藉此工作坊辦理設計助理培訓課程,邀請本校教育研究之專家學者擔任講師,進行助理專業訓練,並透過這些課程,不僅能增進助理群的專業能力,更可加強學生獨立思考、溝通能力之養成,並奠定基礎學科之習得,更成為教師在教學及研究上的得力助手。

    歷經兩天助理培訓工作坊,以教師專業級學長姐自身經驗分享為架構,加強助理專業能力,更藉此機會搭建跨領域、跨學院、跨年齡互助網絡,以冀達資源共享及合作之最大效益。下述就各課程成效做細述:

1.建立良好工作態度,瞭解工作倫理:助理工作內容本身及具相當多樣性,強調與教師工作進行配合,並達到做中學,學中做的效果。擔任助理應抱持正面、積極、謹慎及負責之工作態度,除協助應遵守工作倫理,更建立團隊合作及同理、關懷等研究素養。


2.提升協助教師及自身研究素養及能力:邀請本校教育研究之專家學者擔任講師,分別針對質性、量性研究做說明,從研究倫理、研究設計、訪談技巧、資料分析著手,提升助理研究專業能力,更透過學長姐經驗分享與實際操作演練,強化對於文獻收集與整理、量化資料分析等研究工具之應用,包含多個線上資料庫、ENDNOTE軟體、SPSS軟體等。




3.迅速掌握教學卓越計畫內容及助理工作應盡項目:透過學長、姐經驗分享瞭解教學卓越計畫各項目內容及助理應配合之相關工作,其中針對教學助理與研究助理協助教師會觸及之行政作業、經費申請與核銷、海報製作、計畫成果整理做詳細介紹與範例講解,以利助理於教學及研究上能夠迅速掌握工作要點。


4.加強學生獨立思考、溝通能力之養成,建立互助網絡:於課程教學中穿插討論與實作,促進本次參與活動之跨領域、跨學院、跨年齡學員建立網路,除養成溝通能力、培養對議題敏感度及獨立思考能力,更著重助理間與教師間互助與合作,以達長遠效益。






2016年7月2日 星期六

青銀共創產業論壇_2016新興產的世代合作與發展活動論壇(七):翻轉高齡產業─銀享全球社會企業

   
    面臨高齡化社會的時代,為了促進世代融合,消弭高齡者與年輕世代的隔閡,並且增加年輕學子在高齡產業的競爭能力與就業機會,促進青年與銀髮族共同創新、開發、經營與傳承產業為目標。第七場講座,邀請「銀享全球」─陳依亭行銷企劃將銀享全球介紹我們了解這家提供銀髮相關國際交流、培力與行銷服務的新創社會企業,企盼師生能從此論壇講座更加了解多元的高齡社會企業發展。


               面對台灣的快速老化和全球高齡化趨勢,新創社會企業「銀享全球」以驅動銀髮創新動能為目標。不僅專注於銀髮健康照護產業,更是以台灣為基地向世界連結,並且透過創新的平台與多元的溝通管道,提供台灣銀髮相關組織更多來自全球各地的先進知識與資源,包括案例分享、國際組織策略合作等。也同時,透過適當的包裝和合宜的管道,把台灣在銀髮照護的成功經驗推廣到世界其他地方,輸出台灣高齡軟實力,創造台灣產業的新藍海。也藉由各種活動的舉辦,將關心台灣高齡未來的銀髮服務和產業發展界人士連結起來,架構跨領域、跨國界、跨世代的交流平台和社群,加速推動銀髮服務和產品的創新,打造高齡幸福國。


                 創業對於七年級生的年輕人是充滿憧憬與夢想的,但除了創業以外還要做到社會企業般,以商業的手段達到社會的目的,我覺得一位現年僅30初頭的青創業家,兩個小時的課堂中,帶給我們對銀享全球如何把外國經驗注入至台灣的過程,從「銀浪新創力工作坊」讓我們放眼仰望全球,清楚地看到社區力和科技力,將是架構這個美好生活願景的關鍵力量,從設計迎合到在地的需求,台灣如何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模式;「銀享小聚」建構台灣銀髮創新的平台,藉由匯聚來自不同領域、世代、文化背景的國內外專家、青年學子、公司企業等對銀髮相關議題的人,集眾人之力,藉由一起討論、發想,共同思考過去、打造台灣高齡產業界的未來;「史丹福銀髮設計競賽亞洲區大賽」以解決長者需求和建構未來生活為想像,從實體產品到虛擬服務、從剛剛退休的初老族到百歲人瑞的需求,一同透過有創意、有影響力、有可行性的方案解決現有的高齡問題。


             而回到台灣社會對高齡議題的看法,學者Stephen Johnston在參與銀享全球的國際週後,提到「Can Taiwan be a leader in innovation in ageing ?」這讓我們看到台灣在高齡議題中具有很多的潛能,同時也激發我們思考著,想要改變台灣整體對於高齡照護或者長照或者關懷,應從系統面著手進行,而成教系最具有特色的就是創意,我們可以從產業與產品、文化、政策等創新思維去著手,進而有獲得改變台灣整個體系的力量。


                記得前幾週於文獻閱讀中看過一項apple與日本郵政有一項合作計畫,計畫內容是透過日本郵差送件的同時,搭配訪視與關懷計畫,而這項計畫倒覺得值得深思納入於台灣的社會服務當中,但若從單一面向的反觀,訪視關懷需介入涉及到個人的隱私問題,這該怎麼去權衡,仍有待商榷;面對台灣在高齡產業、長照政策方面雖然是具有潛力股的國家,但我們仍然努力在進行改變中。

                




2016年6月23日 星期四

六月份_專題講座:高齡醫學與高齡整合照護之發展

      
        在先進國家中,除了提供醫療服務和長期照顧外,還包括預防保健和健康促進。如今在高齡社會的時代,健康與福祉也被聯合國認定為老人的兩大迫切與普及的社會議題,而國內有關老人需求之調查也顯示,健康醫療之需求總是排在第一位或第二位。由於長期健康危害因子的累積,高齡人口來說,健康狀況是占所有年齡層中最為複雜的;且對老人來說,健康與醫療照顧服務之需求也是迫切最需要的。本次專題講座邀請到高雄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科周明岳醫師蒞臨分享目前在高齡醫學及高齡整合照護方面的現況與發展,且也開放高齡醫學相關問題詢問及討論,讓學生及隨班附讀長輩更了解目前高齡醫學及高齡整合照護的醫療資源現況。


     由於我國由於人口老化的速度太快,不僅照護體系的發展尚未上軌道之外,加上高齡者對自我健康議題特殊性的認識也不足,以致於大家就習慣以一般成年人的醫療服務模式來照顧老人,而高度專科化的結果更是將一個高齡長者依照專科疾病拆成一個個器官,並假設把每個疾病都依照標準處理好就可以解決長者的健康問題,但實際上問題並不如想像簡單,反而造成一連串開立藥物來處理前一個藥物的不良反應的「處方瀑布」,製造一連串的新問題,這樣的現象是高齡社會下的全新挑戰。



     比較一般成年人,高齡者健康照護具有些特質上的差異,在提供醫療服務時必須要特別關注,包括:高齡者常同時具有多重疾病與身心失能、高齡者的疾病時常在長期慢性的病程中反覆急性惡化、高齡者對於疾病治療的反應較差但治療與藥物的副作用發生機率較高,以高齡者健康照護的成效常常與社會因素息息相關。由於高齡者的多重慢性病加上身心功能退化乃至失能都會轉換成各種不同的症狀與疾病表現,而專科醫療習慣於僅診治個人專科的疾病,而將其他疾病或症狀的主訴狀況轉至其他專科,這樣的過程之下雖然是以專業醫療的角度為民眾提供醫療服務,但在高齡者的身上就變成了持續不斷的看診,遑論因為前次就診治療所產生的多重藥物之問題。


     最後,以現況而言,我國目前針對高齡者的健康照護已發展出各種服務模式,包括門診整合、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急性後期照護以及居家模式為主的十年長照計畫,但是這些多樣性的服務更突顯了推動整合照護的必要性,整合照護推動的基礎是無縫的個案管理,目標是讓具有多重且複雜照護需求的長者能在這些服務模式當中平順的接受服務,讓服務本身無縫接軌且發揮完整的效能。在這樣的過程中,整合的過程首重服務本體的整合,而不是急於將部門與機構進行合併,唯有第一線工作者能充分的理解並且有效推動,整合照護的主體才能被彰顯,此時順應需求而進行部門與機構整合才能事半功倍。






2016年6月4日 星期六

五月份_專題講座:茶藝話人生─品茗茶道、聞茶、奉茶



     茶道、香道、書道、花道為文人四藝之美,茶道烹茶及飲茶的藝術,是一種以茶爲媒的生活禮儀,也被認爲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茶道需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去除雜念。茶為健康飲料,其有益於人身健康,健康更是治茶的大本,同時茶道為修身養性的途徑,帶有著崇尚樸素的美學理念、重生、貫生及養生的意義。故本次課程主以茶藝話人生為題,來到嘉義縣梅北國小全國無我茶會的參與品茗茶道的奧妙,讓學生及隨班附讀長輩能透過茶道的課程,讓飲茶的習慣取代市面帶有甜度的飲品,以提升對品茶與養生健康之重要性。


     由梅北國小小學二年級到六年級的同學,與無我茶會的成員,一同泡著具有茶鄉之稱的梅山品種的茶,並且由各個泡茶的小朋友,將茶分享給各位同學及長輩,讓同學及長輩可以品到很多品種的茶。同時,透過觀察小朋友泡茶的過程中,可以體驗慢活、無我的感受,並且在品茶時,除了可以品到各種茶香,也可以與小朋友互動,產生微妙的代間關係。在每個小朋友分享他們自己所泡的茶時,同學及長輩都很樂於接受,並且鼓勵每個小朋友,這是非常好的生活教育及機會教育。


                                                                      

              在品茶後,也與無我茶會的成員,和梅北國小的老師、校長,以及梅山鄉的鄉長,大家一同分享、討論今日茶會的心得,其中有長輩分享到,他已經將近六十年沒有踏進學校了,今日的活動對他來說非常有意義。


          而同學們也表示,在現在匆忙的生活當中,可以停下腳步,體會慢活的經驗,非常難得。最後由茗茶的老師教導大家,如何泡茶,以及介紹各種不一樣的茶,讓大家收穫良多,是一個將生活融入代間的優良課程。